本日报由AI生成,可能存在信息错误,具体可查看原文。
◐ 研究员发明铌酸锂材料微小超透镜,比普通镜头细40倍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铌酸锂材料的超透镜,通过纳米级结构设计实现了入射光波长减半的光学特性。该技术采用化学合成与纳米压印相结合的创新工艺,可在600°C温度下将液态前体转化为晶体结构,具有可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实验证明,这种厚度仅为头发丝1/40的超透镜能将800纳米红外光转换为400纳米可见光,同时保持常规透镜的成像功能。该技术有望应用于超薄摄像头元件制造,其工艺通用性可支持多种波长转换需求。此前Meta在AR眼镜研发中也曾评估过铌酸锂材料方案。
◐ 京东618战报:AI眼镜销量翻7倍,PICO销售额XR设备TOP1登顶
AI眼镜销量翻7倍,PICO销售额XR设备TOP1登顶。
◐ 开发者实测Apple Vision Pro + PSVR 2控制器体验
苹果确认visionOS 26系统将支持PSVR 2 Sense控制器,YouTube博主”Nathie”实测显示该组合能实现精确低延迟的输入操作。系统可智能切换”眼+手”和”眼+控制器”两种交互模式,如滚动操作既可通过手势也可用控制器摇杆完成。这一更新解决了Apple Vision Pro缺乏物理控制器支持的问题,有望降低游戏移植门槛并提升射击等类型游戏的操作体验,但实际效果仍需更多游戏场景验证。目前功能仍处于开发者测试阶段,预计随秋季visionOS 26正式版推出。
◐ TDK斥资近1亿美元收购AI眼镜技术公司SoftEye
日本电子元件制造商TDK宣布收购AI眼镜技术公司SoftEye,交易金额接近1亿美元。SoftEye专注于开发用于AI眼镜的定制芯片、摄像头及配套算法软件,其核心技术包括低功耗眼动追踪和物体识别系统。此次收购将强化TDK在智能眼镜领域的技术布局,通过整合SoftEye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加速开发新型人机交互界面,推动AI眼镜系统商业化进程。TDK计划以此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业务增长点。
◐ 三星计划9月发布代号”无限”的MR头显,10月韩国首发
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将于9月29日举行Unpacked活动正式发布代号”无限”的MR头显,并计划10月13日在韩国首发后逐步推向全球市场。该设备采用索尼1.3英寸3800 PPI硅基OLED显示屏,在分辨率和重量方面优于Apple Vision Pro,预计售价相近但首批产量限制在10万台。三星将以XR作为新增长点,通过整合AI技术和Android开发者生态实现与苹果、Meta的差异化竞争,7月纽约Unpacked大会将进行样机展示以测试市场反应。
◐ Apple Vision Pro推出《F1: The Movie Hot Lap》沉浸式赛车体验
苹果公司为配合布拉德·皮特主演的F1题材电影《F1:狂飙飞车》上映,推出支持Apple Vision Pro的沉浸式影片《F1: The Movie Hot Lap》。该体验模拟F1赛事中的”Hot Lap”环节,让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感受专业赛道的高速驾驶。影片与6月27日上映的电影形成联动,电影讲述退役车手桑尼·海耶斯为拯救车队和证明自己而重返赛场的故事。这一沉浸式体验旨在通过VR技术展现F1赛车的速度感与车辆性能。
◐ MR塔防游戏《蓝精灵:鲜花保卫战》登陆Meta Quest平台
基于经典IP”蓝精灵”的混合现实塔防游戏《蓝精灵:鲜花保卫战》现已在Meta Quest Store上线,售价19.99美元。游戏剧情围绕蓝精灵村庄遭格格巫袭击展开,玩家需操控蓝妹妹、勇勇等四个角色,通过建造防御塔、合理部署蓝精灵来对抗格格巫及其爪牙。游戏包含探索蓝精灵世界标志性场景、解救20个被俘蓝精灵以及挑战三个BOSS等玩法内容,为玩家提供沉浸式的蓝精灵世界体验。
◐ Vast公司推出Haven-1商业空间站VR体验应用
Vast公司为其计划于2026年5月发射的商业空间站Haven-1开发了免费VR体验应用《Vast Haven-1 VR》,现已登陆Apple Vision Pro、Steam和Meta Quest平台。该应用由NASA宇航员Andrew Feustel担任向导,用户可模拟体验空间站内的科研活动、设备操作等宇航员日常工作,包括与生命支持系统交互、查看物资存储区等。Haven-1空间站定位为兼具科研与商业功能的”太空度假场”,拟通过SpaceX猎鹰9号火箭发射,有望成为国际空间站的替代方案。
◐ 3DSen VR模拟器正式登陆SteamVR 支持经典红白机游戏3D化
由Geod Studios开发的3DSen VR(原3DNesVR)模拟器结束十年优化期,正式版现已登陆SteamVR平台,首发优惠价71.99元人民币。该工具可将NES游戏自动转换为具有”弹出式”3D效果的VR版本,支持《超级马里奥》《坦克大战》等经典游戏,用户可自定义3D渲染参数或使用官方预设方案。开发者特别声明产品不提供游戏ROM,需用户自行准备合法文件。目前平台提供试玩版本,并计划持续扩充兼容游戏库。
◐ 澳研究团队提出6G无线系统中基于IMU的3D人体姿态重建新框架
悉尼科技大学与堪培拉大学联合团队开发了一种面向6G XR应用的深度学习框架,用于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通过可穿戴传感器实现3D人体姿态重建。该框架采用两阶段神经接收器设计:第一阶段联合优化信道估计与信号解码,在现实信道条件下实现5dB的误码率改善;第二阶段将量化后的IMU信号映射为3D姿态,验证8位量化即可达成37%的关节角误差降低。研究通过光线追踪建模真实多径环境,解决了传统方法依赖理想传输条件的局限,为降低XR设备上行链路负担提供了实证支持。相关成果发表于论文《End-to-End Human Pose Reconstruction from Wearable Sensors for 6G Extended Reality Systems》,未来将扩展至多用户场景和实时性优化研究。
◐ 印度研究团队开发文本生成3D模型的自动化流程
印度皮拉尼比尔拉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提出了一套全自动化的文本到3D模型生成流程,该流程整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Stable Diffusion)、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基于GAN的图像增强和U2Net背景去除)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如反射去除和3D重建)。该方法通过多阶段处理将自然语言描述转化为高保真3D模型,重点解决了语义一致性、几何精度和细节保留等关键问题。研究团队采用强化学习优化图像质量,并开发了StableDelight模型专门处理反射问题,最终生成的3D模型可应用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领域。该技术显著降低了3D内容创作的门槛,未来计划进一步优化纹理、颜色和UV映射以提升渲染质量。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论文《A Generative Approach to High Fidelity 3D Reconstruction from Text Data》。